小二生小事說謊面不改色 ,該如何教導才能讓她牢牢記住不能說謊 - BabyHome 寶貝家庭

小二生小事說謊面不改色 ,該如何教導才能讓她牢牢記住不能說謊 - BabyHome 寶貝家庭
孩子真的是「說謊」嗎?


孩子的一句話、一個小動作,都透露了一些訊息,要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,必須先了解這些訊息背後的涵義,然後才可能很理智、適當地處理問題。譬如,孩子搖醒你,說︰「下雨了﹗快收衣服﹗」而其實天氣好得很。這時,我們就必須先了解他心裏想說的話究竟是什麼,或許他只是想告訴你︰「媽,快點醒來陪我玩。」如果是這樣,我們就不能認定孩子有意說謊。



另外,我們會發現成人不經意的疏忽,往往也會促成孩子產生類似的行為︰



1.過分地壓抑或要求孩子

孩子都有想玩、想吃、想學習、想創造的需求。當他的需求沒有獲得滿足,總是被嚴格地限制不准這樣、不准那樣,沒有一條通路時,就等於阻絕了他透過「嘗試錯誤」學習的機會。孩子不曉得什麼才是可以做的,但是他又極度渴望實現願望,因此,「說不實的話」就暫時是最便捷而又能實現願望的方式了。



2.孩子沒有機會說真正想說的話

我們常說孩子是獨立的個體,但又往往無法真正尊重孩子的情緒和想法,如果孩子常常必須說出違背自己心意的想法和感覺,久而久之,他便不會覺得「說實話」是件很重要的事了。



3.不夠注意孩子

孩子有「透過別人的注意,來肯定自己的存在」的特性,如果在孩子的經驗中,說不實的話比較能引起成人的關切,他就可能用這種方式來引起注意。



4.身教不良

孩子還小,無法判斷事情的是非,如果成人常常說話不算話,告訴孩子「騙你的啦」、「逗著你玩的」,孩子當然會以為這也是交代事情的方式之一。



除此外,孩子「說不實的話」還有幾個原因︰



1.分不清現實和想像的世界

有時候,孩子會把願望當作真實發生的事說出來,像「昨天爸爸帶我出去吃飯,然後去兒童樂園、動物園……」,這可能代表他的願望,也是一種想像力的表現,並不能算是說謊。



2.為了滿足需要

孩子有時候會以「說不實的話」的方式,期望獲得他很想要的東西。例如︰將學校的玩具帶回家,卻對媽媽說是老師給他的;或是預期媽媽不會答應他的要求,而告訴媽媽「是老師說要買的」。



3.害怕懲罰

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以後,怕成人懲罰,所以將責任轉嫁他人。例如︰沒獲得允許,拿了一張色紙,老師問起來,孩子因為怕老師責怪而說是別人拿給他的。



孩子沒有說實話的行為會讓父母擔憂,但是,在責備孩子之前,父母須先思考孩子這個行為的背後真正的原因,是有意的欺騙,有其他的目的,還是孩子只是活在他扮演的腳色中呢?



奇蜜親子網編輯整理





面對孩子的說謊行為該怎麼辦呢?

以諄諄善導替代嚴懲



1.維持孩子的自尊心

發現孩子說不實的話,除了了解他的動機外,處理時,必須在維持孩子自尊的前提下,讓他覺得你不是要懲罰他,而是要引導他。



2.適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

孩子很想得到某一樣東西,成人不妨衡量實際的狀況,適當地滿足孩子。例如︰孩子帶回幼稚園裏的拼圖玩具,說是老師給他的,如果父母了解孩子真是對拼圖有興趣,不妨教孩子用類似的東西取代,像︰把舊雜誌的圖片剪下,貼在厚紙板上,再把它裁成幾塊,就是自行創作的拼圖玩具。



3.給孩子轉圜的餘地

非到萬不得已的時候,不要揭穿孩子的謊言。譬如,張媽媽說︰「小貞最近熱衷一種遊戲,像︰悄悄告訴我她有一顆糖要給我吃,我信以為真,張開嘴時,她卻說︰『騙你的啦﹗』她覺得很好玩,我卻擔心她會養成習慣……。」面對這樣的情形,不妨回答孩子︰「你要給媽媽吃糖,媽媽好高興,那是什麼樣的糖呢?」「糖怎麼不見了?」讓孩子感覺到你需要這顆糖,而且你相信他有。這種「把實現的時間延長」的方式,也等於給孩子兌現的機會。又如︰孩子先打人,卻說是別人先動手的,如果老師說︰「我知道你是不小心的,下次不會這樣了。」這樣,孩子會明白,老師其實清楚他做了什麼事,以及他應該怎麼做,而不會只想辯駁。



4.鼓勵孩子建立正向的行為

孩子用不實的話來逃避該做的事情時,父母不妨盡量鼓勵孩子去完成那件事。例如︰孩子拒絕上學,還說︰「有人會打我,我不要上學。」其實,他是希望媽媽陪他上學。這時候,媽媽用讚美鼓勵的方式,如︰「你今天好棒﹗會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坐車上學哦﹗」「回來把老師教你唱的歌教媽媽唱哦﹗」激發孩子願意嘗試新經驗的意願。



5.從生活細節、歌曲、故事中啟發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

幼稚園中的任何活動都是教育,老師要時時留意,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,同時也要留給孩子思考的機會。例如︰「如果老師沒有告訴你就拿走你的茶杯,你是不是也很著急呢?」當我們講述一個故事時,不要直接告訴孩子︰「因為放羊的孩子說謊,所以他的羊都被狼吃掉了。」把結局留給孩子去思考、判斷,才是真正的「啟示」。



針對問題了解真象



有時候,查明問題的真象,對孩子也有幫助。例如︰



1.同理孩子的需要,點出他內心的衝突

成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,才能發現孩子真正需要什麼。像︰孩子因好玩而耽誤功課,卻告訴你「做完了」;這時候,你可以對他說︰「媽媽知道你很想玩,但功課沒做完,怎麼辦?」讓孩子學到當責任與需求相衝突時,必須自我控制、作選擇。同時,你「能了解」的態度會讓孩子自然地把他的想法、困難與你溝通,也知道以後沒有必要隱瞞事實。



2.針對問題,和孩子一同思考

孩子一生中難免會遇到許多問題,每個問題都是人生的瓶頸,孩子必須設法通過,不能逃避。因此,當孩子用「說不實的話」來逃避事情時,你可以和孩子一起來面對問題、討論解決的方法,引導他了解錯在哪裏,下次要怎麼做比較好。



3.培養孩子查真象的習慣

人的一生都在查真象,查到真象才能解決問題。有的家長處理孩子的爭執用一套公式︰「你有沒有錯?」「有﹗」「怎麼罰?」「罰面壁﹗」或是「你說實話,我就不罰你。」這麼做,容易曲解事情的真象。家長應該以公正、不偏袒任何一方的態度,引領孩子重新看一次剛發生的事情,讓孩子自己去想,孩子自然會學到「凡事不能馬虎」的態度。



4.教孩子練習說出自己的感覺

孩子的需求有時候會經過一層轉換呈現給父母、老師。以本文第一段的例子來說,如果媽媽教孩子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︰「你很希望媽媽趕快睡醒陪你玩兒,對不對?你可以跟媽媽說︰『你陪我玩好不好?』」讓孩子學會更好、更直接的表達方式。



孩子都擁有一顆純真、不欺之心,有時候,他們說不實的話只是出自於他們的想像,或是因為他們對那種語言的趣味感興趣,只要不過分,成人毋須過度憂慮。如果他們偶爾因為想滿足需要、引起注意或是害怕懲罰而說了不實的話,本身已處於一種不安的情緒狀態,成人應該以「我想了解你」的態度,讓孩子願意把真象告訴你。同時,藉著這個機會,成人可以教孩子怎樣適切地表達需要、解決問題,孩子學到的,將不只是「誠實」而已﹗



奇蜜親子網編輯整理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